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RM组配柄专栏第一期】模块化组配柄在髋关节翻修手术中的应用

【RM组配柄专栏第一期】模块化组配柄在髋关节翻修手术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2-05-19 15:55 浏览量:1217


全髋关节置换术(即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作为一种高效、稳定且成功的手术彻底颠覆了对髋关节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损害关节功能且造成患者严重痛苦的疾病的治疗手段,目前是髋关节骨关节炎末期以及股骨头坏死的主要治疗手段。


但是随着现如今全球老龄化的日益严重以及医疗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提升,所带来的患者年轻化、肥胖化,以及医疗技术的下沉,让更多的医生都可以开展此类手术,所以THA近些年来所面临的问题也在随之增加。


根据美国AJRR(American Joint Replacement Registry)所提供的数据:在2012年到2019年中髋关节翻修的手术比例达到了7.5%(共57970例),如下图1、2

图片4.png

图1

图片5.png

图2


而翻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1、感染Infection:19.3%

2、关节不稳Instability:17.4%

3、无菌性松动Aseptic Loosening:15.8%

4、假体机械性失效Mechanical Complications:15%

5、其他Other:12.6%

6、假体周围骨折Fracture:8.9%

7、骨溶解Osteolysis:7.5%

图片6.png

图3


在进行翻修手术时和初次置换有很大的不同,翻修术中医生往往面对的是患者个体差异的情况,包括不同形式的骨质缺损、不同形式的缺损状态,以此来规划不同的手术方案。所以在进行翻修时无论是骨缺损位置、范围还是复杂程度都大不相同(见下图),这大大提高了翻修术的难度和假体选择的困难。


因此,目前尚未有一种确切公认的最佳翻修术式和假体选择,但模块化的组配柄依靠其灵活的搭配方案和个性化的针对定制,无疑是最接近完美的翻修假体设计


在骨质缺损评估时,有很多的分型方案可以参考:比如:Paprosky分型方法、AAOS分型方法、Mallory分型方法等,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Paprosky分型方法,不管是针对于髋臼侧缺损还是股骨侧缺损都有非常强的临床指导意义。


下图为Paprosky分型方法的简单介绍:

上图为Paprosky骨缺损分型(股骨)

下图为Paprosky骨缺损分型(髋臼侧)

图片2.png

A、Paprosky I型

B、Paprosky II A型

C、Paprosky II B型

D、Paprosky II C型

E、Paprosky III A型

F、Paprosky III B型

图片8.png

摘自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Volume 21(3), pp. 128–139


在术前方案制定的时候,假体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通常翻修股骨柄假体的固定方式为骨水泥固定和生物学固定。骨水泥固定需要股骨髓腔内松质骨充足,从而保证骨水泥与骨组织可以牢固结合。但在翻修时,取出旧假体和清理骨水泥往往会带走大量的松质骨,导致股骨髓腔硬化,骨水泥难以与骨组织稳定结合从而使翻修假体松动。


来自Dohmae等的研究表明,对于THA术后的骨水泥与骨组织界面的结合强度较初始置换下降了79.4%,而第二次翻修更是惊人地下降了94%。在这样的前提下,骨水泥型股骨柄的翻修术后失败率偏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多个研究联合表明,即使采用改进后的骨水泥技术,骨水泥型股骨柄翻修的失败率仍然在11~38%之间,所以在假体选择的时候生物固定型的翻修假体一定是优先被选择的

RM组配彩页-20220505-正面.jpg

力达康RM组配式翻修股骨柄采用了生物学近端固定,依靠八条远端纵脊、3°锥度从几何形态着手,增加了股骨柄的初始稳定性和抗旋转性能,有效防止假体下沉且舍弃了传统的骨水泥。这八条纵形脊的远端开槽沟设计还可以降低柄体弹性模量,避免应力遮挡。


此外,远端股骨柄设有直柄和偏心柄两种,更好适应更多复杂髓腔。而近端则采用钛涂层,且利用喷涂表面处理工艺增加了可供骨长入的表面,为长期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股骨近端还配有粗隆爪,可以将粗隆骨折块直接固定在假体上。近端直径从20-24mm,长度从50-80mm共计11个型号。三种远端柄各12个型号长度横跨135mm到245mm,完全可以适配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RM组配彩页-20220505-背面.jpg


类似的这种股骨柄体的设计在欧美都有很成功的植入记录,这种凹槽锥形翻修股骨柄已有不少成功使用的报告,模块化假体并组配使用让假体的用途更加广泛。


一项针对70例凹槽锥形翻修股骨柄的回顾性研究中显示,在平均随访时间为47个月(约4年),70个髋关节中有3个髋关节(4.3%)被翻修,最差的情况下存活率为87%。术后患者评估的牛津髋关节评分平均为21.1(优)。56%的患者近端骨自我修复成功。并发症包括假体下沉(平均9.9mm),脱位(7个,10%),和假体周围骨折。


这些结果与其他类型的无骨水泥翻修股骨柄的报告结果相当,甚至更好。


全髋置换术的翻修经常因为患者骨缺损不同而难以选择假体,而松质骨的缺乏又使维持假体长期稳定格外困难。组配式翻修柄依靠其独特的模块化设计、远端固定法以及临床上的成功成为了一个绝妙的翻修假体选择。


参考文献:

1. McInnis, D. P., Horne, G., & Devane, P. A. (2006). Femoral revision with a fluted, tapered, modular stem seventy patients followed for a mean of 3.9 years. The Journal of arthroplasty, 21(3), 372–380. https://doi.org/10.1016/j.arth.2005.08.022

2. Callaghan IT. Salvati EA. Pellicci PM. Wilson PD Ir. Ranawat CS.Results of revision for mechanical failure after cemented total hip replacement, 1979 to 1982. A two to five-year follow-up. J Bone Joint Surg Am. 1985 Sep;67(7):1074-85.

3. Iorio R, Eftekhar NS, Kobayashi S, Grelsamer RP. Cemented revision of faile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Survivorship analysis. Clin Orthop Relat Res. 1995 Tul:(316):121-30.

4. Katz RP. Callaghan I. Sullivan PM. Tohnston RC.Results of cemented femoral revisio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using improved cementing techniques. Clin Orthop Relat Res. 1995 0ct:(319):178-83.

5. Mulroy WF, Harris WH.Revisio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with use of so-called second-generation cementing techniques for aseptic loosening of the femoral component. A fifteen-vear-average follow-up study. J Bone Joint Surg Am. 1996 Mar:78(3):325-30.

6. Dohmae, Y., Bechtold, J. E., Sherman, R. E., Puno, R. M., & Gustilo, R. B. (1988). Reduction in cement-bone interface shear strength between primary and revision arthroplasty. 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 (236), 214–220.


版权所有 © 1998-2021 北京力达康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京ICP备1402646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306号